愚人节快乐。
这几天一直过的有点迷茫。
而且莫名的忙和累。
一种委屈感一直藏在心里面,在今天发现大创导师没有帮我提交的时候一下子爆发出来。我有点想哭但是还是找下补救的措施,好在那个管理大创的老师没有为难我,最后还是自己交给她了。
这几天一直在看《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书里面提到的心流感念,是一个我熟悉但是陌生的词汇。
熟悉是因为可能这是一个积极心理学中的专业词汇,所以各种有涉及到心理学,尤其是帮助大家学习的,或者是标题打着如何过好人生的,亦或者是如何快速学会某一种技能的,都或多多少的会提到这个词。由于经常见到,听到,看到,所以我会觉得很熟悉。
但是我又觉得很陌生,因为我回过头发现好像我对于心流之后的概念,以及如何进入心流,还有进入心流状态意味着什么,都是很模糊的,我隐约好像知道点什么,但是好像又回答不具体。这种模糊不仅不会帮助我让我在学习,还有人生路上有任何的启发,反而会让我有某种莫名其妙的自傲,听不进去别人的观点,最后反而没有学习到什么,也没有指导我人生路上的某一段。
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一直以来的错误观念以及我确实好像需要好好再思考下人生,在这个契机之下我又找到了这本书,这本一直留有印象,但是却从未翻开过的书。
最近一直在看,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我可以清晰的根据对于心流体验的定义去判断我是否是在心流状态里面。以及开始寻找内在的奖赏机制去替代外界给予的奖赏机制,事实上这种观点和我以往应试教育时期的思考不谋而合。只不过当时是将这部分应用在了应试,所以仍然是痛苦的。而渐渐的在应试的压力之下我也忘却了这以观点,在看到这本书时,让我又回忆了起来。
只不过我仍然是有疑问的。这种疑问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只是隐约的知道目前的我的生活状态时有问题的,只是暂时没有发现问题出现在了什么地方。我觉得多看看书还是会有启发的。但是在一种很偶然的情况下我发现了一个别人写的博客,也是一个在学生时期写的博客,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看简介这是一个既有读书笔记,又有各种专业知识的疑惑和整理,还有关于算法的整理。我是在找算法题解的时候发现的,因为好奇于这个博客的框架是作者自己写的,还是使用的流行框架,所以点开了首页,看到了介绍。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我的博客,想起来我好像很久没有更新了。
我又回想起以前还在积极的投入博客创作的时候也是和这位笔者一样,既整理自己的疑惑和知识,也做日常的分享。我在想或许我要是坚持下来了,若干年之后我会不会也会达到和他一样的高度?
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的一篇序中写到心流也是有简单复杂之分,心流是将混乱的精神做熵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越复杂,心流的内在也越强大。在这里序言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在选择活动时最好是选择可以训练,有上升空间的。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就再好不过了,这句话是我自己说的,原序的观点是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行为体验心流。
我看到了那个博客中笔者在介绍自己看过的书,有关于计算机相关的,讲述在还不敢逃课的年纪,坐在后排,带上隔音耳塞,偷偷学习数据结构,学习算法。这令我很感动,因为我看到了我高中时在数学课上偷偷看php入门,以及网课时期逃课学习python的时光。我想那个时候的我应该是在朴素的学习编程语言中进入了心流的状态,自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满足感,而没有外在的影响(或者说几乎没有,因为选择编程语言,而不是物理学或者人文,本身或就是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的满足感对于今天的我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我好像发现其实找回初心对于我来说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就算是找到了,其实最后也会发现仅仅只是想写个程序,做个应用,没有什么很宏大的理想。但是对于我而言编写代码,写点程序,已经是我所熟识的一个技能了(至少是和什么画画,唱歌之类的相比。和真正的大佬比我还是菜,hh)。
最近一直为各种人际往来,各种成绩,政策,这些细小的琐碎的东西所困。或许我还没有树立好远大的目标,远大的理想,没有想好未来要做什么。但至少现在我或许可以重新开始好好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大类,捡起我学过的技能,再向外扩展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将自己的生活过的充实。
船到桥头自然直,其他的东西暂且不管了。不管是保研也好,还是就业也好,先放到一边吧。至少不是现在。对于我来说,选择计算机类的专业或许是幸运的。希望我可以逐渐地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提高我的专业技能,以后混口饭吃,自得其所就好了。
未来与君共勉!
(ps:其实是4月2日写完的,昨天没写完,今天补上最后几行字,可惜的是由于差了一天,心境大不相同,想来也是遗失了一些感悟。)